据报道,欧盟委员会今天早上宣布第十八轮对俄制裁措施。官方声明指出,“北溪”1号和2号管道将立即停止运行,同时十艘俄籍油轮被列入黑名单。
当管道阀门发出“咔哒”一声的时候,德国的工业中心仿佛也跟着颤抖了一下。尽管去年冬季德国通过挪威管线填补了大约60%的能源缺口,但工业用气价格仍飙升至俄乌冲突前的3.7倍。柏林经济部最新的数据显示,今年德国制造业的能源支出将超过950亿欧元,相当于大众汽车、宝马和巴斯夫这三家企业的全年利润总和。
欧盟统计局提供了更为严峻的数字:欧元区6月份工业生产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36%,化工、玻璃和造纸等高耗能行业的产量已经回落至2008年的水平。德国工商大会对3500家企业进行了匿名调查,结果显示有25%的企业已经开始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,因为那里的液化天然气到岸价格仅为德国现货价格的一半。
默克尔在去年12月接受《时代周报》采访时曾警告道:“制裁将首先对欧洲造成回击。”当时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,但现在看来,每一句话都显得深具预见性。德国政府原本设定的2030年碳排放减少目标也因为现实的压力而不得不暂时放缓,甚至不得不重新考虑关闭煤电厂的计划。褐煤发电的比例从去年的31%上升到了现在的34%,绿党部长在议会上承认:“我们被迫倒退。”
展开剩余73%能源价格的飙升只是问题的第一步,产业链的外移则是第二步。科隆经济研究所追踪显示,德国对美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激增了145%,达到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以来的最高水平。大众宣布将在北美建设新的电池超级工厂,而巴斯夫则将欧洲最后一套裂解装置迁至湛江。德意志银行的报告直截了当地指出:“德国正在经历‘去工业化2.0’,其速度甚至比2000年更为迅猛。”
欧盟委员会在制裁文件中还隐藏了一项重要的规定:所有使用俄罗斯原油进行炼制并出口到欧洲的产品都将被视为“受制裁货物”。这一措施直接影响到印度和土耳其的炼油厂,它们过去两年曾大量购买廉价的俄罗斯原油,并将成品汽油和柴油重新出口至欧洲。能源咨询公司Vortexa的数据显示,六月份欧洲从印度进口的柴油量急剧减少了42%,西北欧的柴油裂解价差瞬间飙升至每桶55美元,导致卡车司机的加油成本直接翻倍。
法国财政部的官员私下里感慨道:“我们原本打算‘饿死北极熊’,结果却先冻坏了自家的奶牛。”现在,欧洲各地的奶牛们已经开始罢工:西班牙的运输工会宣布将无限期停运,以抗议燃油附加费的增加至每公里0.8欧元;而荷兰鹿特丹港的卡车排队则排成了长龙,等待一箱油可能要多花两个小时。尽管欧盟的通胀数据尚未显示出明显的下降,但社会的不满情绪已经开始升温。
然而,俄罗斯似乎找到了新的生存之道。国际能源署的月度报告显示,俄罗斯六月份的原油出口量增至每日730万桶,比战前增加了30万桶。新的买家名单中,中国、印度和巴西占据了80%的份额,而且所有的结算方式都绕过了美元。俄罗斯财政部公布的上半年油气收入达到了7.2万亿卢布,相当于670亿欧元,同比仅减少了8%。克里姆林宫的发言人也发出了一种类似于复读默克尔的声音:“欧洲的制裁就像一个回旋镖,最终会回击回去。”
华盛顿则成为了这场博弈中的隐形赢家。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数据,今年前五个月美国对欧洲液化天然气的出口量同比增长了65%,导致欧洲与美国天然气价格的差距一度扩大至10倍。化工巨头陶氏化学趁势宣布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建乙烯装置,直接夺走了德国一半的客户。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上周的阿斯彭论坛上笑言:“欧洲现在使用的是美国的气、美国的技术和美国的市场,这已经不再是盟友间的互助,而是商业逻辑。”
默克尔的那句警告在布鲁塞尔被不断地引用,但没有人敢提出“停战”的建议。据欧盟外交官透露,新一轮制裁谈判桌上,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已经直接表态:“如果再次涉及能源问题,我们将会否决。”波兰总理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1981年戒严令的照片,并附文称:“历史正在倒退。”
当管道阀门关闭的那一刻,欧洲失去的不仅仅是廉价能源,还有三十年工业积累的信心和底气。德国《商报》的头版标题直截了当地问道:“还有谁记得默克尔?”配图则是她在2015年按下“北溪”二号启动按钮的老照片,背景中蓝色火焰的光芒如今已经消失,只留下一片漆黑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